《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實化,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已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接下來,廣東如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機遇,攜手港澳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示范區?
? “新時代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最根本還要靠改革開放。”省港澳辦主任廖京山認為,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標國際一流灣區,廣東要追趕港澳先進標準,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爭取對港澳率先開放、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打造高質量發展典范。同時,充分發揮粵港澳合作機制作用,加快攜手港澳建立三方溝通協商機制,著力構建與港澳協同發展的合作新格局。
? 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港澳引入高端創新要素資源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 南方日報:近年來,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實化。《規劃綱要》提出,依托香港、澳門作為自由開放經濟體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您認為,廣東將如何通過制度創新,助力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 廖京山:廣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的問題,關鍵還是要靠制度創新。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搶得先機,通過港澳“窗口”,發揮“試驗田”作用,在全國率先形成比較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體制機制。
? 進入新時代,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破解制約要素流通的體制機制,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營商制度環境,增強體制機制競爭力,吸引港澳及國際高端要素聚集,將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 首先是促進港澳與內地要素流動的市場機制,從營商環境、通關查驗、人員往來、資金流動、信息融通等方面,尋求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便捷流動的最佳路徑,特別通過港澳為廣東引入高端創新要素資源。
? 廣東還要充分利用香港自由貿易港優勢,引入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最優模式,完善信用、法治、知識產權等要素配給,給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動能。此外,加強港澳優勢產品的服務供給,引入港澳先進科研技術、專業領域服務,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教育、醫療、司法等專業服務發展水平和競爭力。
? 提升科創水平??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 南方日報: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在您看來,廣東如何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助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 廖京山: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近年來廣東科技創新取得了重大進步,深圳成為全國高新技術“旗幟”,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加快規劃建設。但目前廣東的科技創新水平,還不足以支撐高水平產業體系,新產業、高端產業還未能挑起現代經濟體系的“大梁”。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港澳特別是香港的獨特優勢,爭取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重大裝備突破,是廣東追趕世界尖端科技的捷徑。
? 廣東要攜手港澳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強人才培養、技術轉移、實驗室建設等資源跨境優化利用,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共同爭取中央在財稅政策、創業就業、產業標準規則創新、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法制協調等方面綜合授權,發揮科技創新改革示范效應。
? 具體來說,接下來,廣東將加快河套地區科技創新發展,建設成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連接香港創新資源的重要節點,率先實現科研人員、設備、資金跨境使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硅谷”。
? 廣東還要對接香港有關人才計劃出臺入戶、購房、醫療、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吸引國際國內高端科創人才聚集。同時,協同香港創新科技的重點支持領域,推動發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機械人技術、數據分析、金融科技、材料科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 此外,引入港澳金融資金和技術,推進征信體系共建互認,爭取建設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助力廣州、東莞、佛山、珠海等制造業轉型升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掌握核心制造技術。
? 優化營商環境??發揮港澳雙向開放橋梁作用加快構建世界一流營商環境
?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提出,深化粵港澳合作,進一步優化珠三角投資和營商環境,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您對此有何建議?
? 廖京山:發揮毗鄰港澳優勢,對港澳率先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廣東改革開放40年來的重要經驗。廣東開放型經濟規模、質量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近年來,我省對港澳率先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也為全國探索新經驗。
? 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新情況,為我省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帶來新挑戰。對標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利用港澳全球城市網絡,打造對接國際的投資、貿易政策及營商環境,有利于廣東全面開放加快步伐。
? 廣東要發揮港澳雙向開放橋梁作用,加快構建世界一流營商環境。一方面,發揮港澳國際聯系廣泛、專業服務發達、跨國企業眾多等優勢,依托CEPA先行先試擴大對港澳開放,引入經濟高質量發展所需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
? 另一方面,以開放促改革,學習借鑒港澳和國際先進地區經驗,加強社會誠信、知識產權、行業自律等建設,增強大灣區對國際投資的吸引力。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建設文化灣區,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
? 接下來,廣東將促進雙向投資,加大對港澳服務領域開放力度,放寬企業注冊、股份比例、經營范圍等方面限制,增強對港澳資本的吸引力。
? 同時,推動貿易便利化,以開放倒逼通關模式、資格標準等改革,提升效率,聯合港澳發展海空聯運中轉業務,探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綜合示范區。
? 完善公共配套??完善對接港澳的公共配套服務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提出,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接下來,廣東如何促進港澳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著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 廖京山:廣東毗鄰港澳,有條件近距離觀察學習港澳成熟社會管理經驗,加強和提升我省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建設“1小時優質生活圈”,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共同家園,促進“民心相通”。為此,廣東要以中華文化、嶺南文化為樞紐,加強社會交流融合,促進灣區文化生活融合,培育“粵港澳大灣區人”共識,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品牌。
? 廣東還要借鑒港澳在經濟、社會管理和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先進標準、技術規范,通過規劃打造青年創新平臺,完善對接港澳的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配套服務,采取“就高不就低”的標準模式,提升精細化、標準化管理水平。
? 為落實便利港澳居民到內地發展政策措施,增強港澳同胞的向心力和認同感,廣東將積極回應港澳居民訴求,研究推動出臺一批我省支持港澳居民發展的“地方糧票”,推動與港澳在教育、醫療、居住、環保等政策“軟聯通”。
? 加強溝通協商??發揮粵港澳合作機制作用構建協同發展的合作新格局
?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要依托粵港澳良好合作基礎,探索協調協同發展新模式,為粵港澳發展提供新動能,為內地與港澳更緊密合作提供示范。廣東將如何構建與港澳協同發展的合作新格局?
? 廖京山:我們要充分發揮粵港澳合作機制作用,攜手港澳加強溝通協商,著力構建與港澳協同發展的合作新格局。
? 一是機制協同。發揮好粵港、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加快建立三方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溝通協商機制,特別是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產業項目布局、重大政策出臺等方面進行深入協商、全面對接,達成一致意見,有序推動落實。
? 二是產業協同。依托“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發揮粵港澳三地科研資源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優勢,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共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CEPA框架下加快推進與港澳優勢服務業協同發展,強化對廣東產業的港澳“在地”服務,也擴大對港澳服務業開放的廣度與深度,推動港澳服務業到廣東“落地”服務,帶動廣東第三產業發展。
? 三是政策協同。推動便利港澳居民到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廣東率先落地見效,細化辦理流程指引,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及時解決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廣泛聽取港澳社會訴求,積極回應港澳社會關切,認真研究一批我省支持港澳居民發展的“大灣區政策”,特別是在教育、醫療、居住、環保等方面,率先改革創新,主動向港澳“單邊開放”,推動有關政策“軟聯通”,更好惠及廣大民眾。
? 四是營商環境協同。利用好外商投資政策,依法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攜手港澳搭建大灣區投資合作平臺,把更多高水平項目引進來。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作用,加快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制度規則,共創國際經濟貿易合作新優勢,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最具國際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
? 五是人才資源協同。加強人才政策協同,瞄準全球高端人才群體,突出科技創新和專業服務領域,著力解決跨境工作許可及簽注安排,完善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配套,發揮灣區綜合競爭力與吸引力,共同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和要素集聚,為灣區建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 六是生態保護協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推進與港澳生態環保合作,以最嚴標準確保供港、供澳水質安全,優化臨近海域水環境保護,提升大灣區空氣質素,攜手共建美麗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