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港澳法律人才大灣區內互認
廣州人大代表建議以提升法治環境優化營商環境
? ? 南方日報訊?(記者/鄭慧梓)走進廣州南沙蕉門河畔的水岸廣場,一幅法律服務集聚區的規劃藍圖展開在眼前。未來,近7000平方米的建筑內將進駐訴訟、仲裁、公正、司法鑒定、律所等多種法律服務機構,融合多種服務資源,形成涉外高端法律服務集聚區,為企業提供全鏈條的法治保障。
????在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建設中,法治環境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8月5日,部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及廣州市人大代表視察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工作并舉行座談會。會上,廣州市人大代表提出,廣州應該加快推進港澳法律專業人才灣區內互認,并建議在法律服務集聚區建設集中的律師遠程會見系統,解決會見難的問題。
????做好法律服務是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像南沙一樣的法律服務聚集區,在廣州還有天河和白云。廣州市司法局負責人在匯報中介紹,廣州打造天河、白云、南沙3個法律服務集聚區,實行差異化發展。其中,天河定位高端和非訴訟法律服務、白云定位傳統和訴訟法律服務、南沙定位國際和涉外法律服務,共同構成以天河為中心,從北向南延伸延展的法律服務集聚帶。
????該負責人也透露,在廣州的法律服務工作中也存在諸如法律服務集聚區結構松散、缺乏統一的規范管理,法律服務業全面合作有待深化,涉外法律服務人才水平能力有待提升,法律人才儲備力量不足等問題,需要不斷探索大灣區內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的交流合作路徑,深化合作機制建設和制度措施,才能更好地滿足大灣區內跨境法律服務需求。
????“最近廣東借助協會平臺實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的互認,那在法律專業人才方面,我們是否能夠解決港澳人才互認機制問題?”座談會上,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周慧提問。廣州市司法局負責人回應已向上級部門反饋,接下來或將出臺措施解決粵港澳律師資格認證問題,
????針對涉外法律人才缺乏的問題,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鐘潔建議加強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扶持政策。“可以考慮增加對港澳人才前來參加培訓方面的補貼扶持。”在她看來,港澳與內地法系不同,讓港澳律師了解內地政策制度,讓內地律師了解港澳乃至國外的法律情況,建立起融合機制,將會促進廣州涉外法律服務提升,提高法治營商環境水平。
????廣州市人大代表陳彥文希望憑借在法律服務集聚區建設集中的律師遠程會見系統,解決律師“會見難”的問題。“律師會見難是全國都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疫情期間愈發凸顯,建設遠程的、集中的律師會見系統將會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陳彥文提到,雖然目前廣州有一些律所已經自發嘗試,但規模小、不成體系。“如果能在廣州3個法律服務集聚區建設,那就能形成較高標準、符合法律要求的遠程會見系統。另一方面,遠程會見系統的建設也會進一步加速法律服務的集聚,無需擔心機構入駐的問題。”對此,廣州市司法局負責人回應目前正在和公安部門溝通,擬在白云區的律師大廈建設集中的遠程會見場所。
????座談會上,廣州市司法局負責人還透露,廣州正準備制定出臺《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促進辦法》法規,以及《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關于加快推進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細則》等文件。在涉外法律服務方面,廣州將在律所聯營、合作機制、人才引進等方面進行制度探索、給予支持,尤其將推動盡快出臺政策文件,允許符合資格的香港法律職業者,通過特定考試取得大灣區珠三角九市職業資質,在內地從事一定范圍的法律事務。